题目:Mathematics in Music & Design
报告人:SHIN Hyunyong(韩国国立教育大学)
时间:5月21日8:50~9:50
地点:天元讲堂
摘要:?
Introduction
We may consider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aspect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Korean students are not bad on cognitive aspects. However, they are not good on affective aspects.
We may approach music and design with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presentation of patterns seems to be possible. In other words, we can hear design and look at music. In this talk, we propose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 for integrating mathematics with music and design.
This proposal seems to results in better affective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Proposal
1. We meet Pythagoras in the painting ‘School of Athens’ by Raphael. What could be the symbol for Pythagorean school? Not right triangle, but tetraktys. Tetraktys mainly represents arithmetic and harmonic means. Pythagoras has used arithmetic and harmonic means for Pythagorean Scale, a music theory. For Pythagoras, the numbers were rational.
2. Pythagoras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Pythagoras Comma” proposed by himself. The problem has required about 2,000 years to be solved. The key was “irrational number.” It was mathematics
that has solved the musical problem. The new theory is called “Equal Temperament”.
3. We may notice mathematics in guitar. More mathematics has been needed for guitar. In fact, mathematics is useful for enjoying and producing music.
4. Mathematics is also useful for designs. In this case, symmetry is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There are only seven types of frieze patterns on group theoretic point of view. We may represent all these frieze patterns by music through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is playing as the coordinator between music and design.
5. Based on traditional 7 frieze patterns of Korea, we produce a music. We may hear design and look at music through mathematics. Various smart equipments will help mathematics.
Concluding Remarks
This proposal is
1. not for regular curriculum of mathematics.
2. a special program for mathematics integrated with arts.
3. utilizing smart circumstances like computers, internet, apps, smart phones, etc.
4. developed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n Korea.
5. for producing their own patterns of students.
6. for composing their own music of students.
7. suitable for one hour per week.
题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析取的实证研究
报告人:喻平(南京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 日 10:00~10:40
地点:天元讲堂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初步析出数学核心素养要素,然后采用大样本问卷,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和不同的聚类分析标准,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两种结构。第一种由8 种基本成分组成:数学抽象、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建模、数据处理、空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文化品格。第二种由7 种成分组成:数学抽象、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建模与数据处理、空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文化品格。
题目:数学史问题与数学核心素养:基于HPM教学案例的分析
报告人: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0:50~11:30
地点:天元讲堂
摘要:数学史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本报告中称之为“历史数学问题”)。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历史数学问题往往是最主要的素材。本报告将对已经开发的30个HPM 教学案例中的历史数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和教学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历史数学问题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HPM 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题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内涵及测评研究
报告人:徐斌艳(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8:30~9:10
地点:天元讲堂
摘要:本报告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内涵及测评研究。该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学生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水平,为数学学业评价提供指导。通过文献分析、国际比较构建由能力成分、能力水平和数学内容构成的数学学科核心能力框架,其
中提出包括数学问题提出、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与论证、数学问题解决、数学交流和数学建模等八大能力成分。基于能力框架,细化能力成分与能力水平,编制测试工具;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被试数学交流能力相对较强;在
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数学表征与变换能力表现较为稳定,数学推理能力中的论证推理上表现差强人意。研究发现男女被试在数学学科核心能力上表现没有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同。在地区内部数学学科核心能力呈现城际差异。
题目: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从数学任务设计的视角看
报告人:杨玉东(上海教科院)
时间:5月22日9:20~10:00
地点:天元讲堂
摘要: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取决于学生学习怎样的数学、教师怎样以怎样的方式提出数学任务。首先以一个课堂教学实例,引发对课堂中教学数学任务设计的关注,特别是数学任务中的情境,是撬动数学核心素养的杠杆。其次,基于PISA 数学素养框架情境分类和其它情境研究,构建了分析数学问题情境的4 个维度,即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最后,对数学教育的任务设计举出几个实例,揭示出数学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点和任务设计中的两难问题。
分论坛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第一场
题目:我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清楚吗?
报告人:邵光华(宁波大学)
时间:5月21日13:30~14:15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数学课程标准编制小组初步提出6大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我们对这6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清楚吗?这6大数学学科素养与9大素养的关系如何?我们欲给以分析思考。
题目:从数学素养到数学核心素养
报告人:吴晓红(江苏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4:25~15:1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 探讨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对数学素养研究的批判,需要对“数学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这些概念的产生背景进行研究。
题目:数学素养——合格公民的视角
报告人:张波(扬州大学)
时间:5月21日15:20~16:05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文献研究表明,研究者对于我国数学素养的研究存在一些共性:一、数学素养的内涵由单一成分向多元发展;二、数学素养观逐渐由“知识”向“知识+能力”再到“多维度”发展;三、“数学素养”的说法逐渐取代“数学素质”,走向统一与规范;四、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从事数学活动能力的“数学素养”正在被逐步接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数学素养是个人理解,运用和欣赏数学的素质和修养,是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在个体身上的综合体现,它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步获得和形成的。
题目:培养数学素养落实核心价值
报告人:殷伟康(浒浦高级中学)
时间:5月21日16:15~17:0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所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凸显数学本质,具有独特、重要育人价值的素养。数学基本思想承载了独特的、鲜明的学科育人价值,培养数学意识,积淀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数学品质,体现“素养取向”,发展个性化思维品质。
第二场
题目:从三维教学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
报告人:陈平(苏州高新区教研室)
时间:5月22日10:10~10:5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从新课程标准的立意看,三维教学目标旨在突出数学的教育功能。但从实践效果看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内涵不够丰厚具体;二是三个维度的划分略有断裂的瑕疵;三是教师整体驾驭三维目标的难度较大。分论坛将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挖掘、阐述学科核心素养强大的教育价值。
题目:我国的数学素养内涵的变化历程
报告人:黄友初(温州大学)
时间:5月22日10:50~11:3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简要介绍我国的数学素养发展历程,着重从三个阶段阐述数学素养内涵的变化过程,并简要论述数学素养内涵的要素和研究趋势。
题目:日本21世纪型能力方案对我们的启示
报告人:陆新生(上海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1:30~12:1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2013年3月,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发布了题为“培育应对社会变化的资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成原理”的课程改革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里提出了21世纪型能力的基本框架,这一提案对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该份报告为主,解析课程方案修订的流程及21世纪型能力方案的内涵,同时结合对进行中的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修订过程的分析,试图获得对我国课程改革(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三场
题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意义
报告人:杨志文(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时间:5月22日13:30~14:25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本论坛分别讲述了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及教育价值和意义。
题目:学习基础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联
报告人:杨玉东(上海教科院)
时间:5月22日14:35~15:30
地点:维格堂113
摘要: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揭示了数学本质的不同侧面。而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着教师课堂里是否能够将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带入到课堂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对论坛中研究个案的整理,对其中的数学观试做分析和提炼。
分论坛2 国际视野下的数学核心素养
题目:数学素养在日本
报告人:朱雁(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3:30~14:3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从各国对数学素养的关注谈起,着重介绍日本教育界在数学素养认识上的发展,特别通过比对原有及最新的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学习要领》,解读日本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观念和做法上的改变。
题目:关于数据分析素养的几点讨论
报告人:吴颖康(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5:00~16:3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从统计的特点出发讨论其教学目标和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题目: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报告人:徐斌艳(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0:10~10:5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 数学能力尤其是数学核心能力的研究,是当前各国应对国际社会快速发展,进行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报告分析了当前多国课程标准及研究机构提出数学核心能力的背景,并比较了这些能力成分的分类、界定特点及其内在原因。当前数学能力研究给我国中小学数学能力研究的借鉴意义主要包括:数学能力研究关注数学核心能力成分;从数学活动特征出发界定数学能力成分;多维度构建数学能力结构。
题目:关于PISA数学素养及测评的解读
报告人:邵光华(宁波大学)
时间:5月22日10:50~11:3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PISA数学素养精熟度水平被划分为多个层级,不仅更好地反映了学生所处的素养能力水平,还明确地描述了每一级水平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PISA2003和PISA2012前后两次数学测试中的数学化过程和数学能力的内涵差异分析,以及对PISA数学素养测试中的学生能力水平量表及试题分析,以期获得核心素养的测评启示。
题目:核心素养研究的几个问题
报告人:喻平(南京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1:30~12:1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问题1: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理论建构。建立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成分的总体构想,构架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确定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的成分和结构。
问题2: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评价理论建构。对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问题3: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心理研究。找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适应期和关键期。探讨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研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4: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建立与学科核心素养相适配的教学认识信念体系。建立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相适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检验已建立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方式、工具和手段的有效性。
题目:国际视野下的数学交流能力研究
报告人:徐斌艳(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3:30~14:3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数学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是应用数学的途径之一,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交流能力。鉴于“数学交流”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教性,重视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本报告对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国际大型评价项目中的关于数学交流能力内涵、测评以及教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关于“数学交流能力”的目标的重要意义。
题目:美国CCSSM课程标准的理性审视
报告人:吴晓红(江苏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4:30~15:30
地点:维格堂119
摘要:美国2010年发布的《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CCSSM课程标准主要建立在美国数学教育薄弱环节而非优势基础上;对高水平国家数学教育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数学内容标准而非数学实践标准上;CCSSM学习了他国数学课程在内容、难度等方面的做法,相应的课程结构并没有改变。理性认识CCSSM改革能走多远,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启发意义。
分论坛3: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教学设计
第一场(5 月21 日13:30~17:00)
题目: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报告人: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 月21 日13:30~14:4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报告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行为表现出发,提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策略,供与会者讨论。
题目:从方法层面看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报告人:陈平(苏州高新区教研室)
时间:5 月21 日14:40~15:5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新教法、新模式、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对此,广大教师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激动,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分论坛将从方法层面探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和路径。
题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算及教学
报告人:濮安山(扬州大学)
时间:5 月21 日15:50~17:0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条主线,是重要的数学知识。运算能力是学生应掌握的数学能力之一,是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运算的理解、重视运算教学的核心任务、重视数学运算的价值。
第二场(5 月22 日10:10~12:10)
题目: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报告人:杨志文(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时间:5 月22 日10:10~11:1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来预设合适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法并辅之合理的教学手段对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本论坛将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阐明如何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设计。
题目:和角公式的历史与直观想象素养
报告人: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 月22 日11:10~12:1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常常被称为平面三角学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随着三角学的诞生而诞生,有着十分悠久的而历史。打开20世纪中叶以前的任何一部西方三角学著作,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公式中至少有一个是用几何方法推导或证明的,不同作者在方法的选择上各有所爱,各种方法汇总起来,可谓精彩纷呈、蔚为大观,为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以及HPM视角下的公式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本报告试图从历史中揭示出和角公式所涉及的直观想象素养。
第三场(5 月22 日13:30~15:30)
题目:日本的数学教材开发
报告人:陆新生(上海师范大学)
时间:5 月22 日13:30~14:3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日本的授业研究世界闻名,但另一个研究领域却鲜为人知,这就是日本的教材开发。本报告首先对日本教材数学开发基本概念、流程、方法等作一简单梳理,再以课题学习为例,阐述相关教材的开发理念、要求,同时与大家分享几个在日本数学教育界得到好评的课题学习教材。
题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与思考
报告人:殷伟康(浒浦高级中学)
时间:5 月22 日14:30~15:30
地点:维格堂319
摘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四基”的关系,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运用技术融合,注重探究、交流和课堂生成,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会思考,不断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分论坛4 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与测试
第一场(5 月21 日13:30~17:00)
题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提出:HPM的视角》
报告人: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3.30~14.2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基于数学史料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有再现式、自由式、条件式、结论式、对称式、链接式、情境式等七种。本报告将通过一系列初中HPM教学案例中的数学史问题的分析,总结出其中所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的HPM案例开发和核心素养测试工具的编制提供借鉴。
题目:《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观》
报告人:杨玉东(上海教科院)
时间:5月21日14.20~15.1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揭示了数学本质的不同侧面。而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着教师课堂里是否能够将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带入到课堂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对论坛中研究个案的整理,对其中的数学观试做分析和提炼。
题目:《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报告人:喻平(南京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5.10~16.0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
1.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前提
(1)博学理论,即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积累。(2)精通方法,即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会反思,不仅指个体愿意反思、乐于反思,而且善于反思、精于反思。(4)学术并重,应当以“术”为基础,“学”为提升,学术并重,有所侧重。
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生成途径
(1)模仿起步。实证性研究模仿: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模仿;思辨性研究模仿:论文写作模仿。(2)改造出新。包括改变研究对象、不同学科迁移、改变研究方法、改变研究设计、改变干预因素。(3)批判立论。对某些观点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提出新观点。(4)推广延展。对一项研究的条件减弱,探讨能否产生相同的结果或不同的结果。(5)优化组合。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已有的一些概念、理论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或理论。(6)嫁接迁移。把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嫁接、迁移到数学教育的研究中来。(7)原创设计。自己提出理论,有对一类问题作出解释的张力,或者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题目:《数学素养测量的几点思考》
报告人:黄友初(温州大学)
时间:5月21日16.00~17.0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从国内外数学素养测评的比较中,阐述数学素养测评中应值得注意的一些原则,对我国的数学素养测评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第二场(5 月22 日10:10~12:10)
题目:《如何编制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试题?》
报告人: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0.10~10.5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环境下,各类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挥棒。因此,要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首先必须在考试中能够反映数学素养的要求,这里不仅涉及考生的题型,还包括考试与评分的方式。本报告希望就这些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题目:《中学生几何思维发展水平的测试——两个研究的分享》
报告人:黄兴丰(上海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0.50~11.3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在这个简短的报告中,演讲者就几何思维发展的研究,与参与者分享其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两个研究都是在范希尔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个研究采用了芝加哥大学开发的量表,对苏州地区某市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不仅发现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发展水平的特点,而且发现很多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范希尔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在第二个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美国研究者改进的模型,并尝试对高三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并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
题目:《国际视野下的数学学力评价》
报告人:朱雁(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1.30~12.1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从教育界对学力与数学学力的认识出发,注重介绍数学教育评价中各国在数学学力评价上的理念与做法,包括美国的NAEP、英国SATS和GCSE,澳大利亚的NAP和ICAS,以及日本的全国学力考试等。
第三场(5 月22 日13:30~15:30)
题目:《中学生数学归纳推理能力的评价》
报告人:濮安山(扬州大学)
时间:5月22日13.30~14.3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数学归纳推理是中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重演绎,轻归纳的现象。在教学中,应围绕数学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解题练习多方面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题目:《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介绍及测试建议》
报告人:王金才(苏州大学)
时间:5月22日14.30~15.30
地点:维格堂419
摘要:主要介绍六个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水平划分,介绍数学六个核心素养的三个水平的划分及各个水平的表现,对数学核心素养测试题的命制提出合理建议,对素养测试的给分提供合理的方案。
分论坛5 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
题目:职前数学教师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报告人: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3:30~14:3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我国的职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数学课程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职后培训脱节。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调整(特别是选修II部分),在教学目标上也有许多新的理念和观点。希望通过这次讨论,使师范院校的相关人士关心这个问题。
题目: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个人研究的回顾
报告人:黄兴丰(上海师范大学)
时间:5月21日14:30~15:3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在这个简短的报告中,演讲者将与参与者分享其在近几年内在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领域中所做的工作。介绍研究的理论基础——美国Ball教授的研究框架,以及在此基础上就函数、分数以及概率等方面所做的探索,涉及职前和职后教师在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两个方面。
题目:例谈教师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报告人:吴颖康(华东师范大学)
时间:5月22日10:10~10:5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课程改革能否落实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培训要兼顾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只有当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聚焦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课程标准、深入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时,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数学建模本质上是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报告将结合具体实例,讨论如何在教师培训中落实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题目: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报告人:殷伟康(浒浦高级中学)
时间:5月22日10:50~11:3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是观念转型,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应提升自己的通识素养;其次通过阅读、培训、实践和专题研讨,明确数学的本质和教学的本质,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教育理论素养。
题目: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和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报告人:张波(扬州大学)
时间:5月22日11:30~12:1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理论界对数学核心素养众说纷纭。这些不同的说法几乎都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融合了知识、技能、思想、经验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体。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对这些说法的辨源析流既困难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和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题目: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新思考
报告人:陈平(苏州高新区教研室)
时间:5月22日13:30~14:1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使我国的教师队伍发生一次亘古未有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而要让广大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完成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核心素养本位”的迁移,必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分论坛将探讨这一重要的话题。
题目: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
报告人:邵光华(宁波大学)
时间:5月22日14:10~14:5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核心素养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数学核心素养也是被叫的热火朝天,那么,一线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如何?了解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对落实未来课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去研究一线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我们试图做一探索。
题目: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因素——以PISA2012为例
报告人:黄友初(温州大学)
时间:5月22日14:50~15:30
地点:数学楼306
摘要:对PISA2012的测评结果进行解读,着重介绍数学素养与学生、学校、家庭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对上海和台湾学生在其中的差异进行比较。